2019-07-26
案例回放:
某院消化科一小肠梗阻病人,采用了一项内科治疗新技术:肠梗阻导管植入术,这天,该病人的肠梗阻导管竟然非计划性拔管了!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:夜间护士巡视病房发现,肠梗阻导管由原来植入长度2.4米变为1.5米,当即报告了值班的医生,值班医生徒手为其再次植入达1.8米,嘱密切观察。谁知次日晨间交接班却发现导管的植入长度变为70厘米,主管医生拔除导管后发现导管前水囊破损,幸而患者肠梗阻症状已明显改善。
肠梗阻导管究竟是何方神圣?和胃管、空肠营养管是一回事吗?
那么肠梗阻导管的护理,又有哪些要点呢?听我一一道来。
一、导管的固定
导管的前端没有到达梗阻部位-1法:将导管留置后,在鼻腔外预留10-20cm的松缓弯曲长度,将导管固定在脸颊部,导管由于肠蠕动向深处前行,当面颊部松缓弯曲消失时,再次做10-20cm的松缓弯曲,将导管重新固定,按照导管松缓弯曲度消失的量保持导管前行。松缓长度增大,考虑可能是患者的身体活动造成的或脱管,要确认原因,如排除脱管要缩短松缓长度重新固定。(如下图)
导管前端没有到达目的部位-2法:针对用1方法但导管容易滑落脱出的病人,或由于肠逆蠕动等导管自然滑脱的情况,按此法进行固定:事先在胃中保留20-30cm的松缓余量,可经过几个小时将导管向鼻腔内插入20-30cm。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需通过腹部透视照片,观察胃内导管的松缓程度。(如下图)
导管前端到达目的部位时-3法:收缩前端水囊,不松缓导管的情况下,与胃管相同固定在鼻附近。此时导管因为比胃管较硬,不要采用吊住鼻翼的方法固定,这样固定可能会造成压迫坏死而形成鼻翼压疮;正确的方法是在鼻翼外侧稍向下的地方固定导管,使导管不压迫鼻翼。(如下图)
二、观察护理
导管通过幽门后,通常到达梗阻部位需要1-2天的时间。
1、首先要多次观察由鼻腔到导管固定处的导管长度,保持一定余量;
2、置管后患者腹痛、腹胀的缓解情况;
3、腹围缩小的程度:每天测量腹围(平脐水平腹部的周径),以置管前为100%,置管后腹围与之对比;
4、观察记录减压导管的液体出入量及判断导管有无堵塞。
三、置管后饮食
在肠梗阻期间首先要禁食,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般情况下:置管后24h-48h左右,患者腹痛、腹胀症状明显缓解。所有患者自72h起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渐加量(少食多餐),同时口服肠道抗生素。置管5-6天后基本可以停止静脉输液,恢复全肠内营养。
四、置管后导管的冲洗
导管的内腔可能由于肠管内容物或造影剂形成堵塞,留置过程中药注意确认内腔的状态,如果发生堵塞,用微温水洗净内腔,排液流出不好时,可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、蒸馏水或普通水冲洗,以确认导管是否被堵塞。
五、负压吸引法
与胃管吸引方法基本相同,导管由于肠蠕动运动被带往梗阻部位,可使用吸引器或手动进行间歇吸引或持续低压吸引,实时确认导管处于开通状态,低压持续吸引时适当的吸引压力为:980pa-2450pa(10-25cm水柱)。注意:目前医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压力多为>1600pa,完全满足压力要求。
六、拔管条件及方法
对于单纯性黏连性肠梗阻病例,采用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后多数3天内即可起效,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,症状改善后,对腹部的透视照片气体图像消化后也不要立即拔管。导管夹闭,透视症状没有恶化的情况下,开始饮水,再次通过透视观察如果症状没有恶化,即可拔管,一般在吸引量小于24小时200-300ml以下时可以考虑拔管。
七、其他注意事项
1、经过一周没有得到改善要考虑进行手术,如果有改善倾向时,可再灌肠留置导管一周,可避免手术;
2、导管是凭借蠕动运动运送到梗阻部位,肠管不蠕动引流效果不佳,采用促进肠管蠕动运动的方法;
3、定期交换气囊内的蒸馏水,插入肠梗阻导管后,请定期(一周一次)定量交换气囊内的灭菌蒸馏水,交换时,将气囊内的灭菌蒸馏水全部抽出,按指定量再次注入以扩张气囊,且留置过程中注意管理气囊的状态。
4、根据每日出入水量补足液体,维护水电解质平衡;
5、减压疗法时如果人为堵塞补气,会无法进行减压和吸引。
综上,回到案例本身我们不难看出,该例肠梗阻导管滑脱主要的原因是:肠逆蠕动导致前水囊破裂!那么值班医生和护士的处理是否到位呢?肠梗阻导管植入长度正常情况下会越来越深,一旦出现外露长度非正常的改变,须第一时间查找原因并给予处理。案例中的医护人员虽然发现并进行了处理,但很显然处理方法并不得当!没有注意管理、检查气囊的状态,因此也就没有发现前水囊破裂,如果发现后立即给予后球囊充水固定,就可避免这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了。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展,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充分和系统的培训学习,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态度是要不得的!
版权所有:大连库利艾特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ICP备案:辽ICP备2024044309号-1 技术支持: 新图闻科技